正月十三晚,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举行「板凳龙圈灯」元宵活动。现场灯火通明,锣鼓喧天,黑夜之中,「板凳龙圈灯」犹如巨龙盘旋,声势浩大。相传源于明代抗倭之战,村民在板凳上装多盏灯,制造人多假象,用以迷惑敌人,后来这一做法逐渐演变成,元宵圈灯民俗。
据了解,「板凳龙圈灯」是榜头镇泉山社区的元宵习俗,圈灯队伍里每户一桥(板凳),每桥3米多长、装5盏灯,板板相连,形成长龙,花灯写有姓氏,融合绘画、书法、剪纸、竹编等,多种艺术元素,近400多桥共同圈灯,长度近1.5公里,由青壮年男子手执肩扛,依次排好,并在龙头灯的引领下,抬灯巡游,行走于村舍阡陌间,绕境一圈。
傍晚19:30,圈灯队伍在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集合完毕,现场观众也已是人山人海。游灯前的“盘龙”表演是活动的一波高潮,圈灯队以龙头为圆心,龙身龙尾紧随,顺时针绕行,一圈复一圈形成旋圆,恍若巨龙盘旋,“灯龙”鳞光闪耀,蜿蜒游动,蔚为壮观。
到了20:00,随着烟花绽放,锣鼓开道,“灯龙”开始流动,村民们在家门口烧起柴禾,红红火火迎接游灯队伍。莆仙方言“灯”与“丁”谐音,游灯的出游与回程的接灯(丁),寓意着人丁兴旺。
“游灯、圈灯是莆田对元宵灯节的地方性诠释,通过万家灯火,元宵吉庆福泽的意义落到人间。”莆田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介绍,对于莆田仙游「板凳龙圈灯」来源,文献资料记载,与戚继光在莆抗倭有关,点灯结队而游,造成声势,吓退倭寇。
感谢您的订阅!
该邮箱已被注册!
产品 | SKU | 描述 | 产品系列 | 可用性 | 产品类别 | 其他详情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