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特色民俗节日

莆田特色民俗「抬轿冲海」

正月十八秀屿区南日岛浮叶村举行「抬轿冲海」闹元宵。南日岛是莆田第一大岛,浮叶村是莆田的闽南村,浮叶村的开拓者(当地称“开基始祖”)是一位来自惠安净峰的渔民——林向伯,曾因打鱼时遇到大风浪而漂流至此,当他发现这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,就在此地安顿下来。随之一些林姓宗亲陆续迁住于此,荒僻的海岛开始人烟繁盛,逐渐形成村落。「抬轿冲海」民俗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。每年正月十八,浮叶村的年轻人抬着轿子,浩荡出游,巡山巡海,随后抬轿冲向大海,用踏浪逐海的方式,祈愿来年,乘风破浪,鱼获满仓。「抬轿冲海」在海里溅起的水花越大越好,寓意今年出海越平安、打鱼打得越多。在现场观看的村民杨大爷告诉记者:“大约300多年前,村里有姓金和姓邱的2位先人,平时乐善好施,扶危济困,深得村民的爱戴。他们去世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们,在村子南面近海处修建了一座宫庙来供奉他们,并约定每年农历正月十八举行一次全体村民祭祀他们的活动。每到元宵节前夕,村里的年轻人,无论身在哪里,都会提前赶回来一起参加「抬轿冲海」闹元宵活动,独特的习俗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。”

0 评论

莆田特色民俗「万人游灯」

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,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将迎来一场热闹的元宵灯会,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观赏。这场灯会的亮点之一就是「万人游灯」,将有数千名游客身着盛装,共同游览枫亭古镇,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。在这场元宵灯会上,「万人游灯」的灯饰叫做“菜头灯”。这个民俗起源于明朝,当时的乡民根据御史林兰友的描述,将宫廷御园花盆上的缀灯就地取材仿制成“花盆菜头灯”。这种灯笼用木板制作成盆状,插入榕树、花冠,裱贴花纸装饰,以白萝卜雕刻成飞禽鸟兽、花卉之类的灯盏。“菜头灯”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,需要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才能呈现出精美的效果。这种灯笼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还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。 此外,现场还将上演精彩的烟花表演,为游客们带来视觉盛宴。这场烟花表演将持续5个小时,从晚上8点开始,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。在这段时间里,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各异的烟花,感受烟花绽放的美丽瞬间。除了「万人游灯」和烟花表演外,这场元宵灯会还有众多其他活动,如舞龙舞狮、民间艺术表演等。这些活动将为游客们带来欢乐的氛围,让他们在赏花灯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总之,莆田仙游元宵热闹“灯”场将是游客们难以忘怀的一次体验。在这里,你可以看到「万人游灯」的热闹场景,欣赏到美丽的烟花表演,品味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,体验中国最长年味的莆田元宵节。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,快来参加这场精彩纷呈的元宵灯会吧!

0 评论

莆田特色民俗「摆棕轿」

元宵是莆仙民间一年中重头节庆。每年正月初三起,各地就开始长达二十多天“狂欢节”:村村社社轮流闹元宵,直到正月二十九妈祖宫举行“尾夜元宵”方休。各地元宵活动各具特色:搭桔塔、蔗塔、糕塔,摆全猪、全羊、全鸡、全鸭,以及剪纸、妆架、摆斋菜、设宴桌、糊纸样等民间工艺五花八门,琳琅满目。其中,「摆棕轿」是元宵活动中最热闹传统项目。 「摆棕轿」,俗称跳傩火,兴化各地几乎都有棕轿表演习俗。各地棕轿样式和材质有很大不同,重量也差别很大,重的几百斤,轻的仅几斤。尽管形式差异大,但每座棕轿顶部都会绑上棕叶,贴上象征不同姓氏、不同村落的神符,并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萨,由小伙子抬着随队伍绕境巡游,每到一户人家就要进行棕轿表演。各地棕轿舞亦各有不同:有跳有摆、有走有跑、有绞有转,有摆着棕轿不停绕埕,有沿街巷快速奔跑,有把棕轿绞在一起绕火堆连续转圈,还有抬棕轿跳过烈火。在呐喊助威声中,抬轿的年轻人在宫埕前围着一堆堆旺火轮番跳跃,你追我赶互不服输。熊熊烈火,滚滚烟尘,表演者奋力竞技,观看者呐喊助威…… 莆田棕轿表演规模最大的要数城厢区南门社区。正月十五下午二点,南门境内六个社棕轿队从寿光义社出发,开始绕境表演。南门棕轿摆法与众不同,由两个青壮年抬着棕轿,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棕轿。一路上,42架棕轿轮番跳过一堆堆旺火,每到一个社就要为敬神表演。绕完6个社,队伍回到寿光义社大埕,代表6个社的六堆干草被点燃了。6支棕轿队同时上场,围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表演,看谁摆得快转得猛。在四周锣鼓声和观众呐喊助威声中,小伙子们使出浑身气力不停地跑啊,转啊,火小了立刻添草,人累了马上替换,就是不能让棕轿先停下来。在这一波高过一波的摆棕轿竞赛中谁也不服输,直到100担干草烧完也应了“新年火旺旺”愿望。活动结束后,由6个社12个福首共同请大家吃福饭。 「摆棕轿」虽是传统民俗,但由于它激情横溢,极具竞争性,广受当今民众欢迎,不少到了一定岁数的男孩都会参加。而丰富多彩棕轿表演也日益成为莆田最具特色节庆活动,这一古老民俗如今愈加焕发蓬勃活力。

0 评论

莆田特色民俗「砂花迎神」

「砂花迎神」是福建省莆田市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,也是闽台玉皇文化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传统民俗活动。莆田壶山祥云殿每年正月初九日玉皇神诞庙会丰富多彩,而午夜烧头香「砂花迎神」场面尤为壮观,凸显传统民俗文化鲜明特色。 新度镇锦墩村元宵节一年一度的「砂花迎神」上演,别具一格的铁树银花让人叹为观止。「砂花迎神」是植根在新度镇锦墩村的一手民间绝活,大型的民间传统焰火表演,起源于北宋,鼎盛于明清,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,久负盛名,于2011年11月被评为省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「砂花迎神」,肉眼可见的浪漫!锦墩村「砂花迎神」,用来表达广大信众祈求上天庇佑,纳福迎祥、保境平安的传统观念、朴素心理和善良企愿。它的形成应该与旧时锦墩村村民多以打铁铸鼎为业相关。「砂花迎神」需用火炉一座,风箱一台,碎铁或生铁百余公斤,毛竹宽片多片,木制炸花槌多支,木炭或焦炭等若干。先投入炭火,鼓足风力,在炉上将生铁或碎铁片融化成铁水,再将铁水舀起,倾于竹片内,用木槌击打,泼向围粗、叶茂、高大的荔枝或龙眼树,树杈枝叶间,铁水互相碰击,火花四溅,飞花如雪,创造出真正的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,甚至是烟花焰火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,自叹弗如。而神奇的是经过「砂花迎神」抛洒的果树不仅毫无损伤,还有除虫的效果,次年还能更加丰收。“溶铁作水水生金,泼向庭树尽银花。玉皇今夜醉眼看,也向人间羡繁华。”「砂花迎神」既“娱神”又“娱人”保留了原生态的传统手工民艺创造。极具群众性与观赏性。

0 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