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特色民俗节日

莆田特色民俗「妈祖金身巡湄洲」

正月初八,“妈祖赐福,欢庆元宵” - 「妈祖金身巡湄洲」,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活动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举行,各地妈祖敬仰者齐聚妈祖故里,共襄盛会。湄洲岛是妈祖文化发祥地,每年正月初八接「妈祖金身巡湄洲」闹元宵是岛上的传统习俗,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活动期间,还举行摆棕轿、换妈祖花、猜灯谜、平安塔灯光秀、妈祖供品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。初八上午,湄洲妈祖祖庙锣鼓喧天,礼炮纷响,热闹非凡。妈祖金身在信众的簇拥下离开天后宫,浩浩荡荡的护驾队伍缓缓前行,开展巡安布福之旅。官将首、仪仗队、仪卫队等两岸特色民俗阵头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和掌声。当地民众、游客、香客夹道恭迎妈祖金身,手持清香许愿祈福,场面蔚为壮观。妈祖金身驻跸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妈祖故居。公园举办十音八乐、电音三太子、两岸民俗阵头表演和妈祖面非遗制作展示等活动。精彩的演出与喜气洋洋的氛围,令两岸民众流连忘返。两岸同胞还在妈祖书院共享平安家宴,共话妈祖文化。晚间,公园平安塔广场燃起篝火,众人载歌载舞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「妈祖金身巡湄洲」巡安布福是湄洲岛闹元宵最重要、最热闹的活动,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妈祖信俗的重要部分,传承至今已逾千年。妈祖敬仰者们身着湄洲岛特色传统节日盛装,梳起妈祖头,伴着龙旗飘扬,锣鼓喧天,在隆隆鞭炮声中,浩浩荡荡。来自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庙、华侨华人,纷纷组团赴“妈祖故里”朝圣、谒祖、进香。

0 评论

莆田特色民俗「抬轿冲海」

正月十八秀屿区南日岛浮叶村举行「抬轿冲海」闹元宵。南日岛是莆田第一大岛,浮叶村是莆田的闽南村,浮叶村的开拓者(当地称“开基始祖”)是一位来自惠安净峰的渔民——林向伯,曾因打鱼时遇到大风浪而漂流至此,当他发现这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,就在此地安顿下来。随之一些林姓宗亲陆续迁住于此,荒僻的海岛开始人烟繁盛,逐渐形成村落。「抬轿冲海」民俗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。每年正月十八,浮叶村的年轻人抬着轿子,浩荡出游,巡山巡海,随后抬轿冲向大海,用踏浪逐海的方式,祈愿来年,乘风破浪,鱼获满仓。「抬轿冲海」在海里溅起的水花越大越好,寓意今年出海越平安、打鱼打得越多。在现场观看的村民杨大爷告诉记者:“大约300多年前,村里有姓金和姓邱的2位先人,平时乐善好施,扶危济困,深得村民的爱戴。他们去世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们,在村子南面近海处修建了一座宫庙来供奉他们,并约定每年农历正月十八举行一次全体村民祭祀他们的活动。每到元宵节前夕,村里的年轻人,无论身在哪里,都会提前赶回来一起参加「抬轿冲海」闹元宵活动,独特的习俗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。”

0 评论

莆田特色民俗「万人游灯」

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,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将迎来一场热闹的元宵灯会,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观赏。这场灯会的亮点之一就是「万人游灯」,将有数千名游客身着盛装,共同游览枫亭古镇,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。在这场元宵灯会上,「万人游灯」的灯饰叫做“菜头灯”。这个民俗起源于明朝,当时的乡民根据御史林兰友的描述,将宫廷御园花盆上的缀灯就地取材仿制成“花盆菜头灯”。这种灯笼用木板制作成盆状,插入榕树、花冠,裱贴花纸装饰,以白萝卜雕刻成飞禽鸟兽、花卉之类的灯盏。“菜头灯”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,需要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才能呈现出精美的效果。这种灯笼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还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。 此外,现场还将上演精彩的烟花表演,为游客们带来视觉盛宴。这场烟花表演将持续5个小时,从晚上8点开始,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。在这段时间里,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各异的烟花,感受烟花绽放的美丽瞬间。除了「万人游灯」和烟花表演外,这场元宵灯会还有众多其他活动,如舞龙舞狮、民间艺术表演等。这些活动将为游客们带来欢乐的氛围,让他们在赏花灯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总之,莆田仙游元宵热闹“灯”场将是游客们难以忘怀的一次体验。在这里,你可以看到「万人游灯」的热闹场景,欣赏到美丽的烟花表演,品味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,体验中国最长年味的莆田元宵节。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,快来参加这场精彩纷呈的元宵灯会吧!

0 评论

莆田特色习俗「莆田元宵节」

在这里,元宵节不只是一天; 在这里,元宵节不只是赏花灯、吃汤圆;在这里,元宵可以热热闹闹地从正月初三过到正月廿九才结束;在这里,节到元宵兴倍生,普天人共乐升平;有楼紫陌繁华盛,灯火辉煌不夜城;在这里,歌舞声中灯满楼;欲住欲行归去晚,春宵都是醉人游; 这里,就是福建莆田的元宵节,号称「十里不同风,一村一习俗」。 据悉,早在唐代,莆田就有闹元宵的习俗,正月初三延续至二月初二龙抬头,以时间来说堪称是最长「过年」,也是民俗活动种类多、最热闹和参与人数众多的元宵佳节。 从古至今,莆田人借由元宵节各乡镇村里的闹民俗活动,结亲访友,结伴走亲,让以往农业社会交通不便的民众有机会交流往来,莆仙元宵文化因此融入生活中,也让人们世世代代传承和记住文化的乡愁。 莆田元宵节民俗活动,根据规格大小,它可分为「元宵」和「总元宵」,前者即各境居民抬出神祇绕境出游,等各自忙活完毕,再联合起来「大闹」一次,就是「总元宵」。 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展示出莆仙文化的深厚与多样,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文化,期间伴随有菩萨巡游,妈祖巡安布福、车鼓队、僮身舞、摆棕轿、皂隶舞,打砂花、爬刀梯、打铁球、万人游灯、板凳龙圈灯、冲花、抬轿冲海,点烛山、蔗塔、红桔塔、跑廿六等民俗活动。 莆田人闹元宵主要以菩萨巡游为主:古时候,这里的每个村都建有一个社,供奉的「社公」被称为「尊主明王」;而每个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则叫做「境」,各境亦有着各自的「守护神」。 据说,自明永乐年倭寇进犯平海,到名将戚继光大破倭寇于仙游城下,莆田100多年屡遭倭患;所以,莆田地区如此长、如此丰富的元宵形式,还有一说是与长期抗倭有关。 这个村有最无畏勇猛的「摆棕轿」,俗称跳傩火,是鼓励大家更勇敢一些;而那个村「菩萨爬高梯」,俗称爬刀梯,则是先前抗倭望风的遗留,这些都展示了莆田人民不畏强匪、抗御外侮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。 莆田元宵「跳傩火」是莆田本地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习俗,但同为「跳傩火」却形式不一,有的地方是跳枯草堆,有的地方是绕火跑,有的是踩木块等,这也让很多外地来的游客惊讶不已。 砂花迎神 砂花引神被称作莆田当地有名的元宵民俗活动之一,「砂花迎神」,「花」和「发」谐音,「打花打花,越打越发」之意,活动位于莆田新度镇锦墩村,从古时起,锦墩村就是“铸造之乡”,锦墩村打砂花的技艺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“壶山砂花”作为一种隆重的“迎神”仪式,当夜会在当地宫观祥云殿前的广场上表演。“砂花迎神”习俗是将铁水倾于竹片内,用木槌击打,泼向干粗、叶茂、高大的荔枝树或龙眼树上,在雨夜中划出一道金黄的弧线,溅起万朵金花,“火树金花”的壮美场景引得在场观众连连惊呼,经砂花抛撒的老树,不仅枝叶无损,还有除虫的好处。 桔塔祭梅妃 万斤红桔制作成15座“红桔塔”,是江东村民祭祀大唐梅妃的果龛。正月初七,将红桔分送家家户户,寓意送“吉”到家。 皂隶舞 皂隶舞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传统民俗舞蹈,俗称“乡人傩”。“皂隶舞”由西汉时期的“傩舞”演变而来,属于我国古代驱邪除妖的民间舞蹈。“皂隶”顶插五色纸丝花,头戴各式狰狞獠牙面具,有红、蓝、青、黑等颜色。手执竹仗,穿黑衣红裤,腰系红布条,腿托绑带,足蹬草鞋,气势威猛。表演动作简练,有“盘腿跳”“左右跳步”“左右望”“左右摆”等。其中横向流动的线条较多,有节奏干练、动作刚烈、粗狂威武等特点。这种“开道”群舞,动作威武整齐,加上“威乎乎”的呐喊和喇叭声、大锣的敲击,有庄严肃穆的威赫气势。   万人游灯 农历正月十五晚,一年一度的仙游枫亭元宵游灯活动迎来最高潮,来自枫亭镇兰友社区等地的万人游灯队伍,走上街头村道闹元宵。枫亭游灯活动将持续至农历正月十七结束,每年的元宵盛会都会吸引数万人前来观赏。当晚,在枫亭镇街头,锣鼓喧天,爆竹声声,市民夹道迎接游灯队伍的到来,随着礼炮三响,呜锣清道,大红灯、手提灯、宫花灯五光十色,争奇斗艳,蜈蚣灯、松树灯、宝伞灯、水族灯、莲花灯、花篮灯、蝴蝶灯、鸽子灯、蜻蜓灯、凤凰灯、菜头灯千奇百态,各领风骚。“百戏彩架灯”更是枫亭元宵游灯独有的特色艺术精品,它融入了杂技艺术的技巧,让人叹为观止;各类小戏、小品等文艺表演,让观众目不暇接。 以上列举只是莆田元宵的个例,其实,在莆田过元宵的习俗比这个要多得多。俗话说,福建吃元宵节,莆田吃福建,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,就算是莆田的人,也不可能对邻乡的元宵节了如指掌,毕竟,每一个村子的风俗都不相同。如果你对莆田元宵节等习俗感兴趣,那不妨来这座历史名城游玩一番,来感受它的魅力吧!

0 评论